从用户需求背后的任务出发打造超级产品

作者: ELAN
发布于: 2023-09-05 18:16
阅读: 17

在产品打造中,一旦你找到了用户的真实任务,一切的难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了。

创新者与用户的认知偏差

2022年夏,我们一览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户,叫见康绿,做水溶肥(化肥的一种)的,这对一览的团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,熟悉是大家都知道,陌生是因为90后的小伙伴,大部分没见过化肥。

客户产品效果图(一览打造前)

 

见康绿客户经过几年的研究,发明一种农作物专用的水溶肥,也就是一种肥料对应一作物。这种水溶肥获得了4种发明专利,效果是国内其他同类水溶费的好几倍,比史丹利(一个世界知名化肥品牌)都要好。产品进入市场后,见康绿客户用大量时间与精力向农户宣传“一种作物一种肥”概念,但实际效果并不好。

 

 

质量好、效果好、服务好(有市场人员教农户怎么使用水溶肥),销量不好,为什么?一览团队带着深深的疑惑,与见康绿团队对产品和前期的市场动作进行了深度复盘。在复盘中,见康绿的市场团队、特别是科研团队多次强调产品“一种作物一种费”的禀赋,他们认为“一种作物一种肥”是专业进化的重要趋势、能让作物长得好,核心功效目的就是让作物能更好的增产。当然,见康绿的水溶还有诸如改良土壤、减少病害等优势。

通过客户的市场复盘,我们预判:见康绿客户的创新认知和用户需求的认知出现了偏差,即见康绿“一种作物一种肥”最终目的就是让作物更好的增加产量;而农户购买水溶肥的目的就是增加作物产量,见康绿水溶肥的功效与农户的需求一致,只是在表达和认知上出现了偏差。

 

用焦糖布丁理论洞察农户需求的本质

焦糖布丁理论,又叫JTBD模型,是由颠覆式创新理论之父克莱顿·克里斯坦森(Clayton M. Christensen)于2016年发表于《哈弗商业评论》中,提出用“待办任务”(jobs-to-be-done)代替“需求”更能洞察消费需求的本质。

 

 

通过对农资店和农户的走访,我们对JTBD模型理论任务场景中的六要素进行了重新的排列,即对农户的功能性任务、情感性任务、社会性任务、使用场景、动机是什么进行重新分析排列。

通过JTBD分析我们发现,农户的动机是:增加农作物产量,手段是:购买化肥;对化肥的需求功能:增加产量,使用场景:农田。也就是说,如果农户购买健康绿水溶肥的目的只有一个,增加农作物的产量,且这个需求不管是50年前还是现在,从未变过。

所以,通过JTBD模型我们洞察到农户需求的本质---用化肥去帮助他们完成作物增产的任务,如果某种化肥能帮助他们完成这个任务,他们就购买;哪个品牌的化肥能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,他们就买哪个品牌的化肥,反之,则不买。

 

 

利用产品购买三角创作超级购买理由

洞察了用农户求的本质,接下来就创作产品的购买理由。通过农资店(主要的购买渠道)走访,我们发现市场上水溶肥的概念百花齐放,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广告、促销手段不断翻新;然而不管概念如何变化,市场促销多么新颖,农户的核心需求一直未变,农户购买化肥的本质不是为了拥有一袋化肥,而是让化肥帮助他解决作物增产的任务。

 

 

农户待解决任务:使用化肥让农作物增产,见康绿水溶肥的产品禀赋:掌握了农作物增加产量的关键技术,且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,使用场景:农田。由于农户文化程度的提高、知识获取难度的下降;新时代的农民对新技术、新概念认知程度较以往的农民更高;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、新的技术概念。所以我们为见康绿水溶肥创作了“掌握作物增产关键技术”的超级购买理由。

 

根据农户需求的本质,我们还为见康绿客户创作了产品话语体系和包装的重新设计。经过这次产品购买理由的调整,见康绿客户的水溶肥快速打开了云南市场。其实,在任何产品打造的过程中,只要放弃那些高大上的定位理论,沉下心、用心去思考一个朴素而简单的问题:用户购买一个产品,他想完成的任务是什么?一旦你找到了用户的真实任务,一切的难题似乎都能迎刃而解了。

 

 

 

推荐文章